中國,台灣,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製造業該如何面對量化寬鬆導致的通膨以及原物料上漲?
眾所週知,中國是世界的工廠,許許多多的產品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Made in China,(近80%的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除了中國以外,台灣,印度,等等的國家也遍佈了大大小小的製造業,供應著全世界的貨品,台灣更有機械製造,以及半導體產業等世界電子產品,以及消費性產品所需要的供應鏈,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公司該如何面對成本的節節上升,價格上又可以如何調整應對呢?
可能有人會認為,價格上升,那就調整售價吧,總得要反映成本壓力的。這樣的想法,看起來對,卻也陷入了直觀看待問題的陷阱,我們要知道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很多,這次就以價格敏感度,以及市場競爭性來看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考慮我們所在的市場價格敏感度是否偏高,如果價格敏感度偏高,代表每次漲價,因為價格提高所離開的客戶可能會變多,因為客戶更在乎每一分一毫的調漲,這時候調整價格就必須要小心翼翼,如果價格敏感度較低,那麼價格調整距離客戶會離開之間就有比較多的空間可以進行評估操作,因此, 我們需要考慮價格的敏感度。
另一個部分我們要觀察的是競爭者的價格,即使我們的價格調漲合理,但只要我們的主要競爭者不願意調漲反映成本,甚至是調降價格以獲得市占率,這時候即使我們的行為完全合理,市場的天秤也可能會轉向我們的競爭者,而不站在我們這裡。
那問題就來了,這個時候,企業可以怎麼做呢?似乎左支右絀,怎麼做都不對了,事實上,企業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例如,直接增加成本到售價之上,例如100元的東西,製造成本為50,而製造成本漲了10%所以是多了5元的成本,這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將這5元加到100元的售價之上,為105元,此時相比於製造成本上升了10%,價格只有調漲5%,而不是10%,對消費者的影響會相對的小,這樣的調漲幅度也就相對的安全。
再者,如果想要更安全的調整價格,我們也可以選擇在高毛利的商品上,選擇暫時吸收成本上升,因為獲利仍然存在,公司不至於虧損,而在本來就低毛利會吃掉成本的商品上,選擇反應全部成本或是依照價格敏感度以及競爭者的價格動作選擇只反應部分成本,這裡我們就需要詳細的市場價格分析,以及策略,來幫我們找到最佳的價格策略,這也是專業的定價公司可以成為你的市場夥伴的其中原因。
最後作為製造業,我們可以在原物料可能上升的同時,選擇與進貨商簽訂長期大量的原物料合約,以時間換取空間,例如半年的鋼鐵(Steel)一次買足,那麼半年的鋼鐵價格都會不受到波動的影響,但仍然必須隨時關注國際的原物料價格,如果偏離過大,仍然需要動用價格策略來調整售價。
今天分析了在中國以及台灣等亞洲市場上,這些世界的製造工廠可能會面臨的難題,以及可以採取的應對方式,當然,方法永遠不止一種,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的思考,嘗試有效以及可驗證的方式,並進行持續優化,而確保企業的定價具有市場優勢以及獲利優勢,你的公司開始價格分析了嗎,如果沒有的話,就從今天開始吧!